为企业提供全套定制解决方案,
涵盖项目管理/经营管理/证书管理/OA办公
按我们的行业经验,那就跟相亲一样。
第一步,广撒网。
公司的信息化专员,如果没有,网管之类的也行,去市面上找相关的产品,找服务商“聊”,各种模式和价位摸一遍,汇报上来,确定一种技术模式,比如:采取公有云还是私有化定制开发,大概需要多少预算,圈定一个范围。(如果采用公有云,企业通常是偏向试探性和临时性,功能不能改,给你什么用什么,也就不涉及更多复杂的环节,下面主要讨论的是私有化定制开发)

第二步,重点培养。
公司需要指定一个对公司业务了解比较全面,知道干这件事要解决哪些旧伤顽疾的人,在第一步圈定的范围内,找各家服务商的项目经理或者产品顾问“聊”业务、“聊”需求。一来通过探讨,了解服务商的行业认知度和服务紧密程度(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),二来借助项目经理,规划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步骤,让他给你具体的建议。一般在这一步,就基本可以确定服务商范围了(一般来说,不超过三家,其中一家重点关注,其他的备胎)。
第三步,见亲友团。
本来想说见家长的,感觉不太合适。。。这一步就是根据具体的实施步骤,在企业内部组建一个小团伙,主要由核心部门的核心用户构成,与重点服务商的项目经理之间开展更大范围的“聊”,将各个部门的需求和想法聊上一通(后续这个小团伙,将是信息化系统的首批试用用户),通过这一通聊,项目经理也了解了企业的痛点难点和需求方向(尽管需求可能还不十分细化)。谈得差不多,就可以进入商务报价、合约的环节了。
第四步,牵手。
也就是签约(商务环节,无需多讲,只一点,一方不能要价太高,另一方不能使劲压价,合理范围成就和谐共赢)
到了这一步,公司基本可以按照协议约定,交由项目经理来主导后续的环节了,需求细化、功能设计、程序开发、demo试用、调整修改、部署调试、上线试运行、培训指导、正式运行等。企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,充分调动第三步“小团伙”参与其中,公司的上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推动,趁热打铁一鼓作气(差不多的情况下,有的公司推进得好,两三个月解决战斗,人员积极性高,实施效果也好,而有的公司,领导不重视,过程拖拖拉拉,半年一年两年之后关键岗位上的用户都换了一茬又一茬了,想法也变来变去,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,效果打折)
以上这些,都是建筑施工工程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过程中,最基本的环节,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磨合的具体问题。信任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,是处出来的。有了信任,才能往一块凑,凑在一起才能过得好。